《中醫詞典》解釋「伏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伏羲

伏羲,又稱宓羲、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伏羲的傳說有很多種,其中最著名的一種是《太平御覽.詩含神霧》的記載:

在一個極樂的國土「華胥氏之國」中有位姑娘,一天,她來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玩耍,偶然看到一個巨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就踩到這個巨大的腳印上,結果竟像有了什麼感應,便這樣懷了孕,不久生了一個兒子,人首蛇身,取名宓犧(即伏羲)。由於伏羲的降生是其母踩了雷澤中的「大跡」而受孕的結果,因此,先人們認為他是「雷神」之子,遂推其為人民的君主,百王的首領。

伏羲的歷史功績巨大,對醫葯方面來說,他創造了八卦和九針。根據《易傳》的記載,在遠古時代,是包犧氏統治天下,他經常仰頭觀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運行;俯身察地形,考查山川澤壑走向。又觀鳥獸動物皮毛的紋採和生長在大地上的各類植物各得其宜的情況,近從己身取象,遠從器物取象,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創造八卦,用來通曉萬事萬物變化的性質,用來分類歸納萬事萬物的形狀。《帝王世紀》稱伏羲「味百藥而制九針」。因此,他被我國醫界尊奉為醫葯學、針灸學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