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伏鼠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伏鼠疽,又稱伏鼠疔,是一種發生於手足丫間皮下的硬結,形狀如同伏地的鼠。其病多發於足趾間或手指間,皮下會出現硬結,並伴有疼痛和瘙癢。硬結的大小形狀不一,有的像球,有的像小豆,有的像栗子,有的像雞蛋。數量也各不相同,有的只有一個,有的有三個、五個。
伏鼠疽的治療方法與足叉發相同。可以用艾葉、大黃、芒硝、甘草等中藥材煎水外洗,也可以用馬蹄、生薑、大蒜、白酒等中藥材搗爛外敷。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用手術切除硬結。
伏鼠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硬結破潰,形成潰瘍,甚至引起感染。因此,如果發現有伏鼠疽的症狀,應該儘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
伏鼠疽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外傷:皮膚受到外傷後,細菌可能會趁機侵入皮下組織,引起感染。
- 免疫力低下:如果人體的免疫力低下,就容易受到細菌感染。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高,容易引起皮膚感染。
伏鼠疽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 外用藥物:可以使用抗菌消炎的藥膏或溶液外塗,以控制感染。
- 口服藥物:可以使用抗菌消炎的藥物,以控制感染。
- 手術治療:如果病情嚴重,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硬結。
伏鼠疽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避免外傷:平時要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外傷。
- 增強免疫力: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可以增強免疫力。
-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以免引起皮膚感染。
伏鼠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硬結破潰,形成潰瘍,甚至引起感染。因此,如果發現有伏鼠疽的症狀,應該儘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