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撫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撫法
撫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首載於《保生秘要》,屬按摩技法中「摩法」的細分操作。其以手掌或指腹輕觸體表治療部位,透過徐緩、輕柔的直線或環形撫摩動作,達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之效。
操作要領
- 力度輕柔:施術時需「如羽拂膚」,以皮膚微感壓力為度,避免重按。
- 節奏均勻:動作連綿不斷,速度約每分鐘30至50次,保持力道與頻率穩定。
- 方向靈活:直線往返多用於肢體經絡(如膀胱經),圓周撫摩則適於脘腹或關節(如神闕穴周圍)。
中醫機理
撫法屬「瀉中有補」之法,其輕柔特性契合「輕手法為補」的理論,能引導衛氣運行,緩解局部氣滯。《醫宗金鑒》提及「摩其壅聚,以散瘀結」,撫摩可促進局部氣血流通,適用於:
- 消腫止痛:輕撫患處能疏散風邪,減輕外傷初期腫脹(如踝扭傷)。
- 鎮靜解痙:透過緩和刺激皮部,調節經氣,舒緩肌肉攣急(如項背強痛)。
- 安神定志:循經撫摩頭部(如督脈、膽經)有助平息肝陽上亢所致失眠。
臨床應用
- 兒科推拿:常用指腹撫摩小兒腹部(如八卦穴),調理脾胃氣機。
- 皮科疾患:輕撫皮疹周圍可祛風止癢(如蕁麻疹)。
- 內科雜症:配合精油撫摩脅肋部,能疏肝解鬱(如七情不暢)。
此手法強調「意到氣到」,施術者需凝神於掌心,使患者得溫煦之感,方顯其效。歷代醫家視其為「導引按蹻」的基礎功夫,與「揉法」「推法」相輔,共構中醫外治之細膩技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