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伏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伏連,病名。傳屍病內傳至臟者。《外台秘要》論傳屍,以病邪內傳五臟,名之傳連。可用硃砂丸治療。參見傳屍條。
伏連,又稱傳連,是指傳屍病內傳至臟腑的一種病症。《外台秘要》中記載:「傳屍病,以病邪內傳五臟,名之傳連。」傳屍病是一種由屍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主要症狀是發熱、寒戰、頭痛、嘔吐、腹瀉等。如果病情嚴重,病邪會內傳至臟腑,引起伏連。伏連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臟腑功能失調,如心悸、胸悶、氣短、腹脹、腹痛、便秘等。
伏連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清熱解毒、化瘀散結為主。常用的中藥有硃砂、雄黃、黃連、黃芩、大黃、赤芍、桃仁、紅花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拔罐、推拿等外治方法進行治療。
伏連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衣。
- 避免接觸屍體或病人。
- 一旦出現發熱、寒戰、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伏連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死亡。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