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伏蟲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伏蟲病,又稱九蟲病,是一種腸內寄生蟲病,以嗜食異物、面黃浮腫、乏力為特征。多因脾胃虛弱,濕熱蟲蝕所致。

《諸病源候論》中記載:「九蟲者,一曰伏蟲。」伏蟲病的症狀包括困倦少食、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出現面黃浮腫、體力銳減,或不食羸瘦,或異嗜茶葉、生米、草紙等。

治療伏蟲病,宜健脾殺蟲,可用伐木丸、黃病絳礬丸、化蟲丸等。

伏蟲病類似鉤蟲病,但鉤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而伏蟲病則主要通過接觸被污染的水或土壤傳播。

伏蟲病的危害很大,嚴重者可導致貧血、營養不良、消化不良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發現患有伏蟲病,應及早治療。

伏蟲病的預防方法包括:

  1. 保持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
  2.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3. 不去人群密集、衛生條件差的地方;
  4. 對家中的地面、桌椅、門把手等進行定期清潔消毒;
  5. 對兒童進行定期體檢,發現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