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伏沖之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伏沖之脈

伏沖之脈出自《靈樞·歲露論》:「入脊內,注於伏沖之脈。」《素問·瘧論》則稱之為「伏膂之脈」。根據《類經》的註解,沖脈之循背部的支脈,就伏行於脊椎骨之間,因此又稱為伏膂。另外,《靈樞·百病始生》記載:「在伏沖之時,體重身痛。」類經的註解指出,伏沖即是指位於脊椎中最深處的沖脈。

伏沖之脈指的是沖脈的分支,在脊椎內部伏行,與督脈有連通的作用。沖脈是十二經脈之一,起於胞中,經過會陰,沿著背部向上行,最後結束於風府。伏沖之脈從風府分支出來,並沿著脊椎兩側向下行,最終連接到足跟。

伏沖之脈具有調節氣血、通行經絡和疏通經脈的作用。當伏沖之脈出現疾病時,通常會出現體重身痛、腰背痠痛、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等症狀。

要保養伏沖之脈,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持穩定的情緒,避免情緒激動。
  2. 調節飲食,增加攝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3. 適度進行體育運動,增強體質。
  4. 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
  5. 避免長時間久坐,保持良好的姿勢。
  6.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伏沖之脈的疾病。

伏沖之脈是人體重要的經脈之一,保養伏沖之脈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夠重視伏沖之脈的保養,並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