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敷藥」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敷藥是中醫外科臨床最常用的一種外用藥劑型。英文名稱為Topical medicine。敷藥也被稱為敷貼、圍藥、貼劑、箍圍藥或塗藥。敷藥的具體做法一般是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然後添加賦形劑調成糊狀物,再敷於皮膚表面的癰疽等病竈上。

敷藥的作用主要是截毒、束毒、拔毒、溫化、行瘀、清熱、止痛、消腫等。在實際應用中,根據疾病的性質和病情不同,選用相應的藥物和賦形劑,以達到治療效果。根據症狀辨證,如果屬於陽證,則應選用寒涼藥貼,例如如意金黃散;如果屬於陰證,則應選用溫熱藥貼,例如回陽玉龍散;如果屬於半陰半陽證,則應選用平和藥貼,例如沖和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敷藥方:

  • 如意金黃散: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初起,出現紅腫熱痛,但尚未形成膿的情況。
  • 回陽玉龍散:主要用於治療癰疽久不潰破,或已潰破後膿水不止的情況。
  • 沖和膏: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初起,出現紅腫熱痛,但尚未形成膿的情況。

這些敷藥方是根據中醫師根據病情辨證施治而成的。在使用敷藥時,患者應該遵從醫師的指示,不要自行擅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