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跗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跗腫

跗腫是一種足部疾病,其證名為「跗」同義於「趺」,指的是足背。因此,跗腫即為足背腫脹的症狀。《素問.氣交變大論》中提到:「歲水不及,濕乃大行……民病腹滿身重……腳下痛,甚則跗腫。」

跗腫的病因主要是因為濕邪外侵,阻塞了經絡,使得氣血無法通暢,從而導致水濕停聚。臨床上,跗腫的表現為足背腫脹、疼痛,局部皮膚紅腫,按壓時有波動感,並伴隨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跗腫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利濕、活血化瘀。可以使用茵陳蒿湯、萆薢白虎湯等方藥進行治療。此外,也可以配合針灸、推拿等外治方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排出代謝廢物,從而緩解腫脹疼痛。

預防跗腫的方法主要是保持足部清潔乾燥,避免受涼,不穿不透氣的鞋子。飲食上應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時可以多做一些足部運動,增強足部的血液循環。

若不及時治療跗腫,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症,如關節炎、骨髓炎等。因此,一旦出現足背腫脹、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