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跗骨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跗骨傷,又稱跗骨折,是指腳部外傷所致跗骨傷折的病證。跗骨即跖骨,左右各五塊。多因跌打,壓軋所傷。通常以跖骨基底部骨折最為多見,體部則次之。症見局部腫脹,疼痛,壓之痛劇,可有骨聲,腳部功能障礙。治宜手法整復,夾縛固定。餘用藥詳見骨折條。

《醫宗金鑒》卷八十八曰:“跗骨傷,跌打壓軋所致,腫脹疼痛,壓之痛劇,可有骨聲,腳部功能障礙。治宜手法整復,夾縛固定。餘用藥詳見骨折條。”

跗骨傷的病因多為跌打、壓軋等外傷,以跖骨基底部骨折最為多見,體部則次之。臨床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壓之痛劇,可有骨聲,腳部功能障礙。

治療跗骨傷,首先要進行手法整復,使骨折端復位。然後根據骨折的部位、程度、癒合情況等,選擇適當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夾板固定等。同時配合中藥內服、外敷,以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促進骨折癒合。

跗骨傷的預後一般良好,但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導致骨折癒合不良,甚至引起關節僵硬、功能障礙等。因此,患者在治療期間一定要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以早日康復。

跗骨傷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患者在出現相關症狀時,一定要及时就醫,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