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膚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膚脹,病名。陽氣不足,寒氣留於皮膚而見腫脹之證。主證全身腫脹,腹大,皮厚。
《靈樞.水脹》:「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鼓^空)(鼓^空)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醫醇剩義》謂因宗氣失守,虛氣無歸,寒氣流竄周身皮膚,故見腹大身腫皮厚。治宜扶正祛寒,理氣化濁,用祛寒建中湯等方。參見風水條。
膚脹的病因病機,是由於陽氣不足,寒氣留於皮膚而致。陽氣不足,則衛氣不固,寒氣乘虛而入,留於皮膚之間,使皮膚失去溫煦,出現腫脹。寒氣留於皮膚,又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水濕停聚,形成水腫。
膚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全身腫脹、腹大、皮厚。全身腫脹,可見於四肢、面部、腹部等處,皮膚緊繃,按之凹陷不起,皮色不變。腹大,可見於中醫腹診的「鼓脹」,腹部脹大,按之軟而無力,腹色不變。皮厚,可見於中醫皮診的「皮厚」,皮膚增厚,緊繃而無彈性。
膚脹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全身腫脹、腹大、皮厚等。此外,還可根據中醫四診的望、聞、問、切,進行辨證。
膚脹的治療,以扶正祛寒、理氣化濁為主。可用祛寒建中湯等方治療。祛寒建中湯由黃芪、桂枝、白朮、炙甘草、生薑、大棗組成。黃芪補氣升陽,桂枝溫經散寒,白朮健脾燥濕,炙甘草益氣和中,生薑溫中散寒,大棗補中益氣。本方具有扶正祛寒、理氣化濁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膚脹。
膚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