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表虛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表虛證
表虛證為中醫證候名詞,指外邪侵襲肌表,導致腠理疏鬆不固,營衛之氣失調所引發的表證。此證多因正氣不足,衛外功能減弱,或外感風邪,使皮毛開泄過度所致。
病因病機
- 外邪襲表:風邪為陽邪,其性開泄,易傷衛陽,使腠理疏鬆,汗孔開張,營陰外泄。
- 正氣不足:素體氣虛,衛陽不固,無法固攝肌表,導致汗出過多,易受外邪侵襲。
- 營衛不和:衛氣主固表,營氣主內守,若衛氣虛弱,營陰不得內守,則見汗出惡風等症。
臨床表現
- 外感表虛(如太陽中風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屬風邪襲表、營衛不和之證。
- 內傷表虛(慢性自汗證):汗出不止、怕風畏寒、精神倦怠、脈濡軟無力,屬氣虛衛陽不固之證。
證型分類
-
風邪襲表型(太陽表虛證)
- 主症: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
- 治法: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 代表方劑:桂枝湯(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
-
氣虛不固型(自汗表虛證)
- 主症:自汗頻繁、易感冒、神疲乏力、脈弱。
- 治法:益氣固表,斂汗止汗。
- 代表方劑:玉屏風散(黃耆、白朮、防風)、牡蠣散(牡蠣、黃耆、麻黃根)。
歷代醫家論述
- 《景岳全書·傳忠錄》:「表虛者,或為多汗,或為肉戰,或為怯寒。」指出表虛證以汗出、畏寒為主要特徵。
- 《醫述·表裡虛實》將自汗歸為表虛範疇,強調衛氣不固為關鍵病機。
相關概念辨析
- 表實證:與表虛證相對,以無汗、惡寒、脈浮緊為特點,屬寒邪束表,腠理閉塞,代表方為麻黃湯。
- 裡虛證:病位在內,以氣血陰陽虧虛為主,如脾虛、腎虛等,與表虛證病位不同。
表虛證的辨證重點在於區分外感與內傷,並根據汗出、惡風、脈象等特徵,選用相應方藥以調和營衛或益氣固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