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鳳凰轉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鳳凰轉翅

鳳凰轉翅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首見於清代醫家張振鋆所著《厘正按摩要術》卷二。此法與「鳳凰鼓翅」密切相關,皆屬傳統小兒推拿中模仿禽鳥動作的治療手法,主要用於調理小兒氣機、疏通經絡,尤適用於外感風邪或脾胃不和等證。

操作手法

  1. 取穴定位:以小兒腕部為施術重點,具體於腕關節附近穴位(如陽池、陰池)或前臂特定區域進行操作。
  2. 手法要領
    • 醫者以拇指與食指輕捏患兒腕部,如持鳥翼,先緩慢外展(如鳳凰展翅),再內收旋轉(如翅翼迴轉)。
    • 動作需輕柔連貫,配合推、揉、搖等複合手法,以達到「鬆而不泄,動而不滯」之效。
  3. 經絡理論:手法作用於手三陰三陽經所過之處,尤重肺經(調外感)、脾經(助運化),通過刺激皮部與絡脈,激發衛氣運行。

主治功效

  • 外感表證:通過開宣肺衛,緩解風寒初起之鼻塞、咳嗽。
  • 脾胃失調:旋轉手法可調和脘腹氣機,改善食積、脘脹。
  • 驚風鎮靜:輕搖手法具安神之效,傳統用於小兒夜啼或驚惕不安。

與鳳凰鼓翅之異同
兩者皆以「鳳凰」為名,強調手法如鳥翼動態,然「鼓翅」偏重上下振動(如《小兒按摩經》所述按搖並舉),而「轉翅」更側重水平旋轉與牽引,臨床常依證候搭配使用。

理論淵源
此手法承襲《內經》「導引按蹻」之旨,結合後世醫家對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以柔和手法導引氣血,契合「輕可去實」的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