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逢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逢時

「逢時」為中醫針灸治療之重要原則,源自《黃帝內經》「因時制宜」之理論,強調依據人體經氣運行與自然時辰之對應關係,擇時施治,以達最佳療效。《靈樞·衛氣行》明載:「是故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此即指出,針刺須精準配合經氣流注之時機,方能調動氣血,激發經絡之自癒潛能。

理論基礎

  1. 經氣流注與時辰相應
    中醫認為,人體十二經脈之氣血運行依時辰而盛衰,如子時(23:00–1:00)膽經當令,丑時(1:00–3:00)肝經當令,此即「子午流注」學說。逢時之法,即根據病證所屬經絡,於其氣血最旺之時施針,以順應自然節律,強化治療效果。
  2. 衛氣運行與天體同步
    《靈樞》提出,衛氣晝行於陽(體表),夜行於陰(內臟),其循環與日月運行相應。逢時刺法需參酌衛氣所在之位,如「病在三陽,宜候其氣在於陽分而刺之;病在三陰,宜候其氣在於陰分而刺之」,以契合人體與天地之氣的交感。

臨床應用

  • 子午流注針法
    為逢時理論之具體實踐,將日干、時干與經脈開闔相結合,推算「開穴」時辰。例如:足三里穴屬胃經,於辰時(7:00–9:00)胃經氣盛時針刺,可增強健脾和胃之效。
  • 靈龜八法
    以奇經八脈交會穴為主,結合八卦、九宮數理,按時辰選取相應穴位。如公孫穴配內關穴,於特定時辰施針,可調理衝脈與陰維脈之氣機。

古籍佐證

《針灸大成》云:「氣當時刻謂之開,過時不謂之闔。」強調經氣開闔有時,錯失時機則療效減弱。另《素問·八正神明論》亦言:「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進一步闡明日月運行與針刺時機之關聯。

綜觀之,「逢時」不僅為時間醫學之體現,更蘊含中醫「天人相應」之核心思想,透過精準掌握氣血週期,使針灸療效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