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馮兆張>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馮兆張(生卒年不詳),字楚瞻,清代浙江海鹽人,為康雍年間著名醫家。幼年十三歲即潛心岐黃之術,弱冠後遍訪名師,遊醫四方,尤以兒科見長,臨證重視臟腑辨證與命門學說,其學術思想深受明代醫家趙獻可《醫貫》影響。
學術淵源與臨床特色
馮氏承襲趙獻可「命門為人身之主」理論,主張命門真火乃生命根本,臨證善用溫補之法,然非一味峻補,強調「分階段辨治」:
- 急症祛邪期:針對小兒外感或實證,首選峻烈之品如麻黃、大黃等速祛其邪,謂「邪去則正安」
- 攻補調和期:邪勢既減,轉用人參、白朮配伍消導藥,取「消補並行」之法
- 固本培元期:末期專用熟地、肉桂等溫養命門,佐以山藥、茯苓健脾,體現其「補腎不如補脾,補脾不如補腎」的臟腑互濟觀
著作成就
積三十年臨證心得,纂成《馮氏錦囊秘錄》二十卷,實為八部醫籍合刊:
- 《內經纂要》: 摘錄《黃帝內經》精要,附以己註,尤重「陽氣者若天與日」之闡發
- 《雜症大小合參》: 創「小兒五臟三不足說」(肺脾腎常虛),發展錢乙五臟辨證體系
- 《脈訣纂要》: 提出「命門脈候」診法,以兩尺浮沉辨真陰真陽盛衰
- 《女科精要》: 論婦人病重視衝任督帶奇經用藥,善用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
- 《外科心法》: 外證內治強調「托毒溫補」,創製「內托黃芪湯」治陰疽
學術影響
該書於乾隆年間傳入越南,被當地醫家譽為「北國寶笈」,其兒科分期論治法更影響後世溫病學派「先證而治」思想。馮氏對附子、肉桂等溫藥的靈活運用,亦為火神派醫家所借鑑。
藥學貢獻
在《藥性合參》卷中,首提「藥象比類」說:
- 以肉桂樹皮縱紋通達,喻其「引火歸元」之性
- 據茯苓生於松根,闡發「伏藏土中,故能安神滲濕」
此說豐富了傳統取象比類藥理,後被吳鞠通《溫病條辨》採用。
馮兆張融匯易水學派溫補思想與江浙醫家臨證經驗,其學術體系兼具理論深度與實用價值,堪稱清代匯通學派先驅之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