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馮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馮信

馮信,西漢時期著名醫家,臨淄(今屬山東)人,曾任齊國太倉長(或稱太倉馬長),精研醫方,性好醫術。其醫術師承自當時名醫淳於意(倉公),並受齊王指派,隨淳於意系統學習中醫理論與臨床技法。

師承與學術特色

淳於意授馮信之醫術,涵蓋多項中醫核心技藝:

  1. 按法:即推拿按摩之術,強調通過手法調理經絡氣血,疏通壅滯,屬外治法之一。
  2. 逆順:指疾病傳變與治療的順逆規律,如《內經》所言「病之逆從」,涉及辨證與治則的動態關係。
  3. 論藥法:系統講解藥物性味歸經與配伍原則,奠定方劑學基礎。
  4. 定五味:依據五行理論,辨析酸、苦、甘、辛、鹹五味對五臟的補瀉作用,如「酸入肝,苦入心」等。
  5. 和劑湯法:調配湯藥的技術,注重君臣佐使的組方架構與煎服法,反映漢代方劑學的成熟。

歷史地位與影響

馮信得淳於意真傳,融合理論與臨床,醫名顯赫於當時。其學術背景與西漢醫學發展密切相關,尤以齊地為中醫重要流派之一。淳於意師承公乘陽慶,傳《脈書》《藥論》等典籍,馮信繼承此脈絡,進一步推動經方與診法之應用,對後世《傷寒雜病論》的方劑體系或有間接影響。

中醫理論關聯

馮信所習之「五味調和」「逆順辨治」,與《黃帝內經》同期理論相呼應,體現漢代醫家對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的系統化整合。其按法技藝,亦為後世推拿學派之雛形,顯示中醫外治法的早期實踐。

馮信之生平雖見載有限,然其作為西漢醫家代表,反映當時官學與師承並重的醫學教育模式,以及齊地醫學之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