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蜂窩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蜂窩疽,中醫病名。指有頭疽生於肩部或背部或胸側,瘡形多頭狀似蜂窩者。見《外科大成》卷二。證治參見有頭疽條。

蜂窩疽,又名蜂窩瘡、蜂窩織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皮膚軟組織感染。多見於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好發於頭面部、四肢、臀部等處。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或水皰,迅速變成膿皰,周圍有紅暈,並向四周擴展,形成邊界清楚的蜂窩狀紅腫區域。局部疼痛明顯,伴有發熱、寒戰、頭痛、乏力等全身症狀。

蜂窩疽的治療以抗菌治療為主,可選用青黴素、頭孢菌素等抗生素。局部可用碘伏、雙氧水等消毒液清洗,並用抗菌軟膏外敷。嚴重者可需住院治療。

蜂窩疽是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皮膚壞死、感染擴散到全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蜂窩疽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蜂窩疽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手。 2.避免皮膚外傷。 3.增強自身免疫力,注意營養和休息。 4.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營養不良等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以降低蜂窩疽的發生風險。

蜂窩疽是一種常見的皮膚感染,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現蜂窩疽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