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蜂螫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蜂螫傷,又稱蜂毒症,是指被蜜蜂、黃蜂等昆蟲螫傷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損害。

臨床表現因蜂的種類、毒性、螫傷部位、數量、人體的體質等因素而異。輕者僅有局部紅腫、疼痛,無全身症狀,一、二日後便可腫消疼止而自愈;重者局部潮紅、腫脹、疼痛劇烈,或感染成瘡,並伴有全身不適,頭昏、噁心、嘔吐、脈細數等;甚則頭面俱腫,發熱,喘促,或因中毒或因窒息而死亡。

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外治可用雄黃外搽;紅糖、馬齒莧外塗,或季德勝藥片研末調敷。內服菊花、蒲公英、甘草等清熱解毒藥,或用秦艽一味煎服。危重病人應中西醫結合搶救。

蜂螫傷的古代文獻記載:

《肘後備急方》卷七:“蜂螫,取雄黃末,以醋調塗之。”

《本草綱目》卷五十六:“蜂螫,取雄黃末,以醋調塗之。或以馬齒莧搗爛敷之。或以季德勝藥片研末調敷之。”

《醫宗金鑒》卷三十六:“蜂螫,取雄黃末,以醋調塗之。或以馬齒莧搗爛敷之。或以季德勝藥片研末調敷之。內服以菊花、蒲公英、甘草等清熱解毒藥,或用秦艽一味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