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表邪入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表邪入里

表邪入里,病證名。指先病表證,表邪不解,內傳入里的證候。多因邪盛正虛或治療失當所致。例如表證本有惡寒發熱,若不惡寒反惡熱,煩渴,小便黃赤,苔黃燥等,即為表邪入里。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之所去,其氣必實。」表邪入里,是由於邪氣內傳,正氣虛弱所致。邪氣內傳,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

表邪入里,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口渴,煩躁,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燥等。

治療上,應以解表散邪、清熱利尿為主。可用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等。

古籍原文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之所去,其氣必實。」

傷寒論》曰:「表邪入里,必先有表證,若不惡寒反惡熱,煩渴,小便黃赤,苔黃燥等,即為表邪入里。」

《金匱要略》曰:「表邪入里,其治當先解表,邪在表者,不可攻之也。」

《溫病條辨》曰:「表邪入里,其治當先解表,邪在表者,不可攻之也。」

《醫宗金鑒》曰:「表邪入里,其治當先解表,邪在表者,不可攻之也。」

《中醫學名詞》曰:「表邪入里,病證名。指先病表證,表邪不解,內傳入里的證候。多因邪盛正虛或治療失當所致。例如表證本有惡寒發熱,若不惡寒反惡熱,煩渴,小便黃赤,苔黃燥等,即為表邪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