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蜂房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蜂房風
定義與病徵
蜂房風為中醫喉科病名,屬喉癰範疇。其症發於喉內兩側,初起局部紅腫,漸至腐潰成片,患處可見密集膿頭,形似蜂巢,故名「蜂房」。臨床多伴咽喉灼痛、吞嚥困難,甚則聲嘶氣促。若膿成未潰,可觸及硬結;潰後則滲出黃稠膿液,或夾血絲。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情志失調,憂思惱怒,致肝氣鬱結,久則化火;或肺胃積熱,痰濁內蘊,上攻咽喉。痰火互結,壅滯氣血,腐肉成膿,發為此證。《瘍科心得集》云:「喉癰多由肝肺火熾,痰毒上衝。」其病機關鍵在於「氣鬱痰火」,與西醫之化膿性扁桃體周炎、喉部膿腫等病有相似之處。
辨證分型
- 肝鬱火熾型:喉腫痛劇,煩躁易怒,口苦咽乾,舌紅苔黃,脈弦數。
- 痰熱壅盛型:喉間滿布膿頭,痰黏難咯,胸悶納呆,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方藥
- 疏肝解鬱,清熱消腫:適用於肝鬱火熾證。方選 柴胡疏肝散 合 黃連解毒湯 加減,酌加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蒲公英、紫花地丁解毒排膿。
- 化痰泄熱,解毒排膿:適用於痰熱壅盛證。方用 清咽利膈湯 加減,可佐浙貝母、瓜蔞仁化痰散結,皂角刺、穿山甲(現多代以王不留行)透膿外出。
外治與輔助療法
- 含漱法:取嫩柏葉搗汁,加白礬少許煎湯,待溫含漱,日數次。白礬能燥濕斂瘡,柏葉清熱涼血,共奏消腫止痛之效。
- 吹藥法:潰爛處可外吹 冰硼散 或 錫類散,以清熱化腐生肌。
- 針刺放血:於少商、商陽穴點刺出血,泄肺胃之熱。
古籍參考
《外科正宗》提及:「喉癰潰腐如蜂房者,急宜清火解毒,遲則氣閉難救。」強調本病需及早清解,防其毒邪內陷。而《醫宗金鑑》亦載喉癰外治需「破其毒瘀,導其膿血」,與現代中醫臨床處理原則相合。
備考
蜂房風與「喉疳」「爛喉風」等病證有類似表現,然喉疳多屬虛火,病程緩;爛喉風則以喉黏膜廣泛糜爛為特徵,可資鑑別。治療時需辨明虛實,虛證當滋陰降火,實證則重在攻邪。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