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熱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熱瘡,中醫病名。見《外科啟玄》卷八。因風熱毒氣,發於肌膚所致。多見於四肢及胸腹部位,其初起多呈丘疹狀,然劇烈搔癢而難忍,故因久搔形成瘡面,甚則其瘡面容易滲出鮮血。治宜清熱疏風止癢,選方宜用消風散,或防風通聖散內服。此病類似現代所稱之玫瑰糠疹。

風熱瘡的症狀

風熱瘡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丘疹、水皰、膿皰等皮疹,並伴有劇烈的瘙癢。皮疹多發於四肢及胸腹部位,皮疹初起時呈丘疹狀,逐漸演變成水皰或膿皰,嚴重者可出現糜爛、滲出。患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

風熱瘡的治療

風熱瘡的治療以清熱疏風止癢為主。常用方藥有消風散、防風通聖散等。此外,還可配合外用藥物,如爐甘石洗劑、紫草油等,以緩解瘙癢。

風熱瘡的預防

風熱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2. 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蟎等。
  3.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風熱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