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齲

風齲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病症,又被稱為齒齲。據古代醫學文獻《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九所載,風氣進入手陽明、足太陽的經脈,與血氣相搏,侵襲到牙齒,引發牙齒的腫痛並流出膿汁,這就是風齲的病理過程。

風齲的病因主要是風邪侵襲牙齒,導致牙齒腫痛和膿汁流出。風邪可以由外界進攻,也可以由體內生成。外感風邪通常是因為受了涼、吹風、受潮等外部因素引起的;而內生風邪則多與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痰濕內生等內部因素相關。

風齲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牙齒腫痛和膿汁流出。牙齒腫痛通常表現為脹痛、隱痛,可能伴隨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膿汁流出時一般呈黃色或白色,並帶有臭味。

治療風齲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使用中藥內服,例如銀翹散、牛黃清心丸等;也可以使用中藥外敷,例如冰硼散、黃連膏等。

預防風齲的重點是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吹風、受潮等因素。平時要注意口腔衛生,飯後漱口,定期檢查牙齒,及早發現和治療齲齒。

風齲是一種常見的牙科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牙齒脫落、牙周炎等嚴重後果。因此,大家務必要注意預防風齲,並在發現患有風齲時及早就醫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