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牽出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牽出瞼
風牽出瞼,又稱「風牽瞼出」,為中醫眼科病名,首載於《銀海精微》。此症以眼瞼外翻、難以閉合為主要特徵,多因風邪外襲或內生風熱,導致瞼絡失和,氣血瘀滯,筋肉弛縱而成。
病因病機
- 外感風邪:風為陽邪,其性開泄。若風邪客於眼瞼,可致瞼部經絡受阻,筋肉失於約束,引發瞼外翻。
- 肝經風熱:肝開竅於目,若肝經鬱熱化風,循經上擾目竅,可灼傷瞼絡,使瞼皮緊縮或筋肉無力,導致瞼外翻。
- 氣血虛弱:久病體虛或脾胃氣血不足,筋肉失養,瞼絡鬆弛,亦可能誘發此症。
臨床表現
- 眼瞼外翻,甚則瞼緣不能閉合,白睛外露。
- 或伴見目赤、澀痛、流淚,若風熱熾盛,可見瞼膚紅腫。
- 長期不癒者,可因睛珠暴露而致乾澀昏矇。
辨證論治
-
風邪客瞼
- 治法:祛風通絡,調和氣血。
- 方藥:可選用排風散(《銀海精微》)加減,主以羌活、防風、白芷等祛風藥,佐以當歸、川芎活血通絡。
-
肝經風熱
- 治法:清肝瀉熱,熄風解痙。
- 方藥:羚羊角散(《審視瑤函》)加減,以羚羊角、黃芩、梔子清肝熱,鉤藤、僵蠶熄風定搐。
-
氣血兩虛
- 治法:益氣養血,濡潤筋肉。
- 方藥:八珍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重用黃芪、人參補氣,當歸、白芍養血,佐以升麻、柴胡升提陽氣。
外治法
- 可配合針灸,取穴如攢竹、絲竹空、陽白等,以疏通眼瞼氣血。
- 若瞼外翻嚴重,古代醫家亦會以手法复位,或以藥膏外敷潤養瞼膚。
此症與西醫「眼瞼外翻」有相似之處,然中醫治療首重辨證,從風、熱、虛等內外因著手,調和整體以治標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