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肺主肅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肺主肅降

在中醫理論中,「肺主肅降」為肺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肅降」意指清肅、下降,強調肺氣宜清宜降的特性。肺位居上焦,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主司呼吸,調節一身之氣機,並參與水液代謝,故其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與水液分布。

生理功能解析

  1. 調節呼吸,維持氣機暢通
    肺主肅降的功能體現於呼吸運動中。肺氣清肅下降,使呼吸均勻深沉,確保宗氣的生成與布散。若肺失肅降,則氣機上逆,可出現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甚則影響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
  2. 通調水道,參與水液代謝
    肺為「水之上源」,其肅降功能推動水液向下輸布至腎與膀胱,經氣化後排出體外。若肺氣不降,水道失調,可能導致水液停聚,表現為水腫、痰飲或小便不利等症。
  3. 協調臟腑氣機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肅降有助於大腸傳導糟粕;此外,肺金肅降可制約肝木的過度升發,維持臟腑間的動態平衡。若肺氣上逆,可能連帶影響肝氣疏泄或脾胃升降,形成「木火刑金」或「肺胃不和」等病理狀態。

病理表現
肺失肅降的常見病機包括外邪犯肺、痰濕阻肺或肝火犯肺等,臨床可見咳喘氣逆、痰多黏稠、鼻塞聲重,或兼見水腫、便秘等症。治療上重視宣降肺氣,如運用杏仁、蘇子等藥物以降氣化痰,或配合通腑法以助肺氣下行。

與其他臟腑的關係
肺肅降功能與腎的納氣作用相互為用,形成「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的協同關係;同時,肺氣下降亦需脾土轉輸水穀精微的支持。因此,肺失肅降的調治常需兼顧補腎、健脾等整體療法。

此理論不僅闡明肺的生理特性,亦為辨治肺系疾病提供核心思路,體現中醫「氣機升降」的整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