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肺主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肺主鼻

在中醫理論中,「肺主鼻」為重要生理概念,闡明肺與鼻之間的密切聯繫。肺主呼吸,鼻為其外竅,兩者共同維繫人體氣機的宣發與肅降。《素問·金匱真言論》言:「西方色白,入通於肺,開竅於鼻。」指出肺屬西方、應白色,其氣通於鼻,故鼻的功能直接反映肺的狀態。

肺氣與鼻功能的關係

《靈樞·五閱五使》載:「鼻者,肺之官也。」意指鼻為肺之外候,其通氣與嗅覺功能依賴肺氣的調和。《靈樞·脈度》進一步解釋:「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肺氣充沛且運行通暢時,鼻竅得養,呼吸順暢,嗅覺靈敏;反之,若肺氣失宣或虛弱,則易見鼻塞、流涕、嗅覺減退等症狀。

肺與鼻的病理聯繫

肺為嬌臟,易受外邪侵襲,而鼻為肺之門戶,故外感病邪常由鼻入肺。風寒或風熱之邪犯肺時,鼻首當其衝,出現打噴嚏、鼻癢、鼻黏膜腫脹等表現。此外,肺陰不足可致鼻乾燥,肺熱壅盛則可能引發鼻衄(鼻出血),均體現「肺主鼻」的病理關聯。

理論延伸:肺與皮毛的整體觀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肺主皮毛」,與「肺主鼻」相互呼應。肺宣發衛氣於體表,固護肌腠,而鼻為呼吸門戶,同屬衛外之屏障。故肺氣強弱不僅影響鼻竅功能,亦關乎整體抗邪能力。臨床上,調理肺氣(如宣肺、補肺)常能改善鼻部症狀,反之,治療鼻病亦多從肺論治。

綜觀之,「肺主鼻」理論貫穿中醫生理、病理及治療,體現臟象學說中「內外相應」的整體思維,為臨床辨治呼吸系統與鼻部疾病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