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背傴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背傴僂,又名大僂、背僂,俗稱「駝背」。是一種脊柱側彎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背部向後凸起,部分脊椎突出,按之高聳。背傴僂屬於督脈病變,多由督脈虧虛、精髓不充,或濕邪傷於督脈所致。
《雜病源流犀燭.胸膈脊背乳病源流》中記載:「背傴僂;年老傴僂者甚多,皆督脈虛而精髓不充之故,此當用補腎益髓之劑;若少壯之人;忽患傴僂,並足攣,脈沉弦而細;皆中濕故也,宜煨腎散。」
背傴僂的治療,可根據病因進行辨證施治。若是由於督脈虧虛、精髓不充所致,可用補腎益髓的藥物治療;若是由於濕邪傷於督脈所致,可用溫腎散、補陽還五湯等藥物治療。
背傴僂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
- 注意腰背保暖,避免受寒。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 若有背部疼痛、麻木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背傴僂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注意預防和治療,是可以避免其發生或加重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