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瘋犬咬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瘋犬咬傷
瘋犬咬傷,又稱狂犬囓人,首見於《衛生易簡方》。此症因瘋犬(狂犬)咬傷人體,其毒邪隨傷口侵入經絡、臟腑所致。中醫認為,瘋犬之毒屬「疫毒」範疇,其性兇猛,易內攻心包,擾亂神明,甚則引動肝風,致痙厥發狂。
病因病機
瘋犬毒邪多屬風火痰瘀交結,其毒先犯局部經絡,繼而內傳營血。若毒邪熾盛,可直中心包,導致神昏譫語;若毒竄肝經,則見筋脈拘急、抽搐不止。古醫籍記載,此毒潛伏期長短不一,發病時多見恐水、畏光、躁動等症,與「狂證」「痙病」有相似之處。
證候表現
- 初期:傷口疼痛或麻木,局部或見紅腫,伴微熱、煩躁。
- 中期:毒邪內傳,症見恐水(聞水聲則咽肌痙攣)、畏風、躁動不安,甚則言語錯亂。
- 後期:毒陷心肝,出現全身抽搐、角弓反張、神昏氣促,危候叢生。
治療原則
中醫治此症以「解毒熄風、涼血開竅」為主,分內治與外治兩法:
- 內治:
- 清熱解毒:選用黃連解毒湯、人參敗毒散加減。
- 熄風鎮痙:如羚角鉤藤湯,配合全蠍、蜈蚣等蟲類藥以通絡定驚。
- 若毒入心包,可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急開其閉。
- 外治:
- 古法強調「吮去惡血」,並以艾灸或藥灸傷口,引毒外泄。
- 外敷藥如《醫宗金鑑》「玉真散」,或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
古籍記載
《本草綱目》提及「犬咬傷」以斑蝥、地榆等藥解毒;《外科正宗》則載有「瘋犬傷方」,強調及早祛毒為要。歷代醫家多認為,此症當急治,遲則毒深難救。
此症兇險,自古醫籍皆詳述其變證與治法,反映中醫對疫毒致病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外傷感染類疾病的辨治思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