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表實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表實證

表實證為中醫證候名詞,指外邪侵襲體表,導致腠理閉塞、衛陽被遏所呈現的一類實性病證。其病因多由風寒之邪外束肌表,正氣奮起抗邪,邪正相爭於體表所致,屬外感病初期階段,常見於傷寒太陽病或風寒表證。

病因病機

外感六淫(尤以風寒為主)襲表,衛陽之氣被鬱,腠理緊密,汗孔閉塞,正邪交爭於體表。因邪盛而正氣未虛,故屬「實證」。《景岳全書·傳忠錄》指出:「表實者,或為發熱,或為身痛,或為惡熱掀衣,或為惡寒鼓栗,寒束於表者無汗。」強調寒邪束表時,陽氣不得宣散,故表現為無汗、惡寒明顯。

臨床表現

  1. 主症:惡寒重、發熱(或未發熱)、頭痛身痛、無汗。
  2. 脈象:浮緊(寒邪束表,脈道收引)。
  3. 舌象:舌苔薄白。
  4. 其他:或見鼻塞流清涕、咳喘(肺氣失宣)、關節酸痛(寒凝經絡)。

鑑別診斷

  • 表虛證:汗出、惡風、脈浮緩,因衛氣不固,腠理疏鬆所致。
  • 裏實證:無表證特徵,以腹滿、便秘、脈沉實為主。

治法與方藥

治療以「辛溫解表、發汗散邪」為原則,代表方劑為《傷寒論》之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通過開泄腠理、驅散寒邪,使汗出邪退。若兼有內熱,可加石膏(如大青龍湯);若表寒夾濕,則用九味羌活湯加減。

經典理論依據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云:「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此條文具體描述表實證的典型表現與對應治法,後世醫家亦據此發展出多種變通方劑。

表實證為外感病重要證型,其辨證關鍵在於「無汗」與「脈浮緊」,反映邪氣實而腠理閉的病理特點,臨床需與其他表證細辨,以精確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