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封藏之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封藏之本

在中醫理論中,「封藏之本」為腎之別稱,出自《素問·六節臟象論》:「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此概念強調腎具有封閉、儲藏精氣的功能,為人體生長發育及生命活動之根本。

一、腎與「封藏」的生理關係

  1. 藏精之能
    腎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與後天之精(由脾胃運化水穀所化生)。此精氣不僅維繫生殖機能,亦滋養五臟六腑,推動生長發育。如《類經》所言:「精藏於腎,腎氣充則精固,虛則精泄。」
  2. 主蟄守位
    「蟄」喻指潛藏、閉藏之性。腎應冬令,其氣沉靜內守,猶如自然界冬季封藏之象。此特性使腎能固攝精微物質(如精、血、津液),防止無故流失。
  3. 納氣之功
    腎的封藏作用亦體現於呼吸功能。肺主呼氣,腎主納氣,兩者協調使呼吸深沉平穩。若腎失封藏,可現氣短喘促、呼多吸少等症。

二、封藏失職的病理表現
當腎的封藏功能失常,可能導致以下病機:

  • 精關不固:遺精、滑泄、早泄等生殖機能異常。
  • 氣不歸元:虛喘、動則氣喘、自汗等氣機浮越之象。
  • 津液外泄:尿頻、遺尿、五更瀉等下元不固之候。

三、與其他臟腑的聯繫
腎為「封藏之本」,需依賴他臟協調:

  • 脾腎相濟:脾運化水穀精微,充養腎精;腎陽溫煦脾土,助其運化。若脾虛失運,可致腎精虧虛。
  • 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化。肝疏泄過度(如情志過激)可能耗傷腎精,影響封藏。

四、理論延伸
《內經》以「封藏」概括腎的核心功能,後世醫家進一步發展相關理論:

  • 命門學說:明代張景岳提出「命門為精血之海」,強化腎中陰陽為封藏之動力。
  • 精室概念:男子精室、女子胞宮的穩固,均需腎氣封攝,體現生殖與藏精的統一性。

綜言之,「封藏之本」闡釋腎作為人體精氣儲備與固攝之樞紐,其功能正常與否直接關乎生命活力與抗病能力,為中醫藏象學說之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