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淫

風淫為中醫病因學名詞,指風氣過盛而成為致病邪氣,屬「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一。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開泄,善行數變,具有動搖、升發、遊走不定等特性,故風邪致病多表現為病位遊移、症狀變化迅速等特點。《素問·至真要大論》云:「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此段經文不僅指出風邪致病的機理,亦提出相應的治療原則。

風邪致病特點

  1. 善行數變:風邪致病常表現為病位不固定,如風疹之瘙癢遊走不定,或關節疼痛之遊走性(行痹)。
  2. 輕揚開泄:風性升發,易襲陽位,故多侵犯人體上部(如頭面)、肌表,導致頭痛、鼻塞、惡風等表證。
  3. 動搖不定:風邪易引動內風,出現眩暈、震顫、抽搐等症,如肝風內動所致之眩暈或中風。
  4. 兼夾他邪:風常與寒、濕、熱等邪氣結合,形成風寒、風濕、風熱等複合病邪,如風寒感冒、風濕痹證等。

風淫的臨床表現

  • 外風:多見於外感病,如惡風、發熱、汗出(風熱)、或無汗(風寒)、鼻塞流涕、咽喉癢痛、皮膚瘙癢等。
  • 內風:多因肝腎陰虛、血虛生風或熱極生風所致,表現為眩暈、肢體麻木、抽搐、角弓反張等,如肝陽化風之眩暈或溫病熱極生風之痙厥。

治療原則
《素問》提出「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其理在於:

  • 辛涼解表:如薄荷、桑葉等,疏散風熱。
  • 苦味瀉火:若風邪化熱,佐以黃芩、梔子等清熱。
  • 甘味緩急:如甘草、大棗,緩解風邪之急迫。
  • 辛味發散:如防風、荊芥,助風邪外透。

此外,內風之治需辨證論治,如平肝熄風(天麻鉤藤飲)、滋陰熄風(大定風珠)等,皆依病機而異。

風淫之辨證與治療,體現中醫「審證求因」之特色,臨床須結合四診,細察風邪之兼夾與病位,方能精準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