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腰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腰痛

風腰痛,又稱傷風腰痛,屬中醫腰痛證型之一,首載於《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其病因主要為風邪侵襲腎經,或兼夾寒、熱、濕等外邪,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發為腰痛。

病因病機

風為陽邪,其性善行數變,故風邪傷人,易致疼痛遊走不定。若風邪客於足太陽膀胱經或督脈,循經侵擾腰部,則氣血壅滯,發為風腰痛。臨床上可因兼夾邪氣不同,分為風寒腰痛風熱腰痛風濕腰痛等。

臨床表現

  • 腰痛如掣,痛處遊移,或左或右,無固定位置。
  • 疼痛可牽引肩背、下肢,甚則影響行走。
  • 或伴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脈象多浮。
  • 若兼寒邪,則痛處拘急,遇寒加重;兼熱邪則局部灼熱,口渴;兼濕邪則腰部重著,陰雨天加劇。

治療原則

祛風通絡為主,佐以活血、散寒、清熱或化濕。常用方劑包括:

  1. 獨活寄生湯(《備急千金要方》):祛風濕、益肝腎,適用於風濕夾虛證。
  2. 五積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散寒祛濕、理氣活血,多用於風寒濕邪客表。
  3. 小續命湯(《備急千金要方》):祛風散寒、溫通經絡,針對風邪偏盛者。

辨證分型

  1. 風寒腰痛:痛處緊束,得溫稍減,舌苔薄白,脈浮緊。治宜疏風散寒,方用羌活勝濕湯加減。
  2. 風熱腰痛:痛處灼熱,煩渴尿赤,舌紅苔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防風通聖散化裁。
  3. 風濕腰痛:腰部重著酸困,陰雨加重,苔白膩,脈濡緩。治宜祛風除濕,方用薏苡仁湯羌活勝濕湯

經絡與針灸治法

風腰痛多涉及足太陽膀胱經督脈,針灸常取腎俞大腸俞委中(合穴)、風府等穴,配合刺絡拔罐以祛風邪。手法以瀉法為主,風熱證可加刺曲池合谷以清熱解表。

此證強調「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用藥常配伍當歸、川芎等活血之品,以助風邪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