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癢

風癢是一種中醫病名,多由衛虛風襲,導致皮膚鬱熱生風而出現瘙癢的症狀。治療風癢的方法主要是清熱、疏風、涼血,可使用消風散、胡麻散等方劑。

《諸病源候論.風癢候》中記載:「虛則邪氣往來,故肉癢也。」

病因

  • 風邪外襲:風邪侵襲人體,使皮膚腠理開泄,風邪內侵,引起風癢。
  • 血虛風燥:血虛風燥是風癢的常見病因之一。血虛風燥時,皮膚失去滋養,容易受風而引起風癢。
  • 脾虛濕蘊:脾虛濕蘊時,皮膚津液不足,容易受風而引起風癢。
  • 肝鬱化火:肝鬱化火時,肝火上炎,燒傷皮膚,也會引起風癢。

症狀 風癢的主要症狀是皮膚瘙癢、劇烈難忍,皮膚上可見紅色或紫色的風團,發作時皮膚感到灼熱並有疼痛感。風癢多發生在春夏季節,與潮濕的氣候和高溫有關。

治療方法

  1. 疏風清熱:消風散、胡麻散等方劑可用於疏風清熱治療風癢。
  2. 養血潤燥:當歸飲子、四物湯等方劑可用於治療血虛風燥型風癢。
  3. 健脾利濕:四君子湯、白朮茯苓丸等方劑可用於治療脾虛濕蘊型風癢。
  4. 疏肝解鬱: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劑可用於治療肝鬱化火型風癢。

預防方法

  1. 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
  2.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乾燥。
  3. 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5.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風癢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