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岩,經外穴名。出《山東醫刊》。在後髮際中點與耳垂下緣連線中點前方0.5寸處。主治癲狂,臟躁,頭痛,及神經衰弱,癔病等。直刺1-1.5寸。
風岩穴,出自《山東醫刊》。此穴位於後髮際中點與耳垂下緣連線中點前方0.5寸處。主治癲狂、臟躁、頭痛,及神經衰弱、癔病等。直刺1-1.5寸。
風岩穴,穴名取義為風邪侵襲經絡,阻滯於頭部所致的頭痛。風岩穴位於頭部,風邪侵襲經絡,阻滯於頭部,會導致頭痛。風岩穴的位置正好在頭部,因此取名為風岩穴。
風岩穴的定位方法是:在後髮際中點與耳垂下緣連線中點前方0.5寸處。後髮際中點是指頭頂正中線與後髮際交界處的點。耳垂下緣連線中點是指耳垂下緣與後髮際中點連線的中點。風岩穴位於後髮際中點與耳垂下緣連線中點前方0.5寸處。
風岩穴的主治疾病是:癲狂、臟躁、頭痛,及神經衰弱、癔病等。癲狂是指精神錯亂,胡言亂語,手舞足蹈,甚至傷人毀物等症狀。臟躁是指情緒不穩,易怒易暴躁,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等症狀。頭痛是指頭部疼痛,可分為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外感頭痛是指因風寒、風熱、風濕等外邪侵襲所致的頭痛。內傷頭痛是指因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累過度等所致的頭痛。神經衰弱是指由於長期精神緊張、過度疲勞等原因,導致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健忘、易疲勞、焦慮、抑鬱等症狀。癔病是指由於精神因素所致的一種神經官能症,主要表現為精神恍惚、失神、抽搐、哭笑無常等症狀。
風岩穴的治療方法是:直刺1-1.5寸。直刺是指將針垂直刺入穴位。1-1.5寸是指針刺的深度。風岩穴的治療方法是直刺1-1.5寸。
風岩穴的臨床應用:風岩穴具有疏風清熱、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癔病、癲狂、臟躁等症。風岩穴的臨床應用如下:
1、頭痛:風岩穴具有疏風清熱、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頭痛。治療頭痛時,可取風岩穴,用毫針直刺1-1.5寸,局部酸脹,針下有電感,留針15-30分鐘,每日1次。
2、眩暈:風岩穴具有疏風清熱、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眩暈。治療眩暈時,可取風岩穴,用毫針直刺1-1.5寸,局部酸脹,針下有電感,留針15-30分鐘,每日1次。
3、癔病:風岩穴具有疏風清熱、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癔病。治療癔病時,可取風岩穴,用毫針直刺1-1.5寸,局部酸脹,針下有電感,留針15-30分鐘,每日1次。
4、癲狂:風岩穴具有疏風清熱、通絡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癲狂。治療癲狂時,可取風岩穴,用毫針直刺1-1.5寸,局部酸脹,針下有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