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眩

風眩是中醫學上的病名,指由於感受風邪或風痰引起的眩暈症狀。它可以被歸類為風寒眩暈、風熱眩運、風痰眩暈等不同類型。

病因病機

風眩的病因主要包括:

  1. 外感風邪:外來的風邪入侵體內,阻塞了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清陽不能上升,濁陰不能下降,從而引發眩暈症狀。
  2. 內生痰濁:體內痰濁阻礙了清陽,上蔽清竅,導致眩暈。
  3. 肝腎陰虛:肝腎精血不足,無法滋養眼睛,清陽不能上升,濁陰不能下降,引發眩暈。
  4. 氣血虧虛:氣血不足,無法滋養眼睛,清陽不能上升,濁陰不能下降,引發眩暈。

臨床表現

風眩的主要症狀包括:

  • 眩暈
  • 頭痛
  • 耳鳴
  • 嘔吐
  • 噁心
  • 肢體麻木
  • 口眼歪斜
  • 半身不遂

眩暈可能是突發性的,也可能是持續性的;可以單側性的,也可以雙側性的。頭痛可能是搏動性的,也可能是脹痛性的。耳鳴可能是持續性的,也可能是間歇性的。嘔吐和噁心多是反射性的,多見於風熱眩暈。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多見於痰濁阻絡型風眩。

診斷

對於風眩的診斷,主要依靠患者的臨床表現,同時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進行。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眩暈、頭痛、耳鳴、嘔吐、噁心、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症狀。

治療

治療風眩主要針對祛風、化痰、平肝、益腎等方面進行。根據不同的原因和病機,可以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

  • 外感風邪:可以使用羌活、防風、白芷、藁本、細辛等祛風解表的藥物。
  • 內生痰濁:可以使用半夏、白芥子、天南星、浙貝母、茯苓等化痰祛痰的藥物。
  • 肝陽上亢:可以使用羚羊角、鉤藤、石決明、白蒺藜、天麻等平肝熄風的藥物。
  • 肝腎陰虛:可以使用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丹參、白芍等滋陰補腎的藥物。

預防

風眩的預防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影響。
  2. 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
  3. 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過食肥甘厚膩的食物。
  4. 適度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5.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如果出現眩暈、頭痛、耳鳴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