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表熱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表熱證

表熱證為中醫證候名詞,指外感風熱陽邪,病位在表所呈現的一組證候。其病因多由風熱之邪侵襲肌表,正邪相爭於衛分所致,屬外感熱病初起階段。《赤水玄珠·論表裡熱》明確提出:「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此證常見於風熱感冒、溫病初期等疾病。

臨床表現

表熱證以發熱、微惡風寒為主要特徵,伴隨以下症狀:

  • 發熱較重:因風熱屬陽邪,熱性升散,故體溫升高明顯。
  • 惡風輕微:風熱襲表,衛氣被鬱,但惡寒程度較表寒證輕,或僅覺微惡風。
  • 頭痛身楚:風熱上擾清竅,經絡氣機不利。
  • 咽喉腫痛:熱邪燔灼咽喉,局部氣血壅滯。
  • 口渴欲飲:熱邪傷津,口乾舌燥。
  • 咳嗽痰黃:肺氣失宣,熱灼津液成痰。
  • 舌脈特徵:舌邊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反映病位在表且熱邪亢盛。

病機分析

風熱之邪從口鼻或皮毛侵入,首犯肺衛。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故邪客肌表時,衛氣奮起抗邪,正邪相爭則發熱;風性開泄,腠理疏鬆,故惡風不顯;熱性炎上,易傷津液,故見口渴、咽痛;肺失清肅,則咳嗽痰黃。

治療原則

治法以辛涼解表為主,透邪外達,清熱宣肺。常用方劑如下:

  1. 桑菊飲(《溫病條辨》):
    • 組成: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蘆根、甘草。
    • 適用於表熱證偏肺系症狀者,如咳嗽明顯、痰少咽癢。
  2. 銀翹散(《溫病條辨》):
    • 組成: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竹葉、蘆根、甘草。
    • 適用於熱象較重,見高熱、咽痛、口渴者。

鑑別診斷

  • 表寒證:惡寒重、發熱輕,無汗,苔薄白,脈浮緊,治宜辛溫解表。
  • 裡熱證:但熱不寒,口渴引飲,舌紅苔黃,脈洪大,治宜清熱瀉火。

表熱證為外感病常見證型,其辨證需結合病程、症狀輕重及兼夾病邪(如濕、燥),以精確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