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心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心痛,又稱風邪心痛,為中醫病證名,指因風邪侵襲肝經,上逆乘心,或風冷之邪直中心絡所致之心痛證候。其名首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後世醫家如《醫學入門》《張氏醫通》等皆有詳述。
病因病機
- 風邪入肝乘心:肝主疏泄,其脈布脅肋,循陰器,絡少腹。風邪襲肝,肝氣橫逆,上犯心包,致心痛牽引兩脅,甚則痛引小腹、陰股。此屬「肝邪乘心」之證,與情志失調、肝鬱化風密切相關。
- 風冷入乘心絡:風寒之邪直中心絡,或臟腑驟感寒氣,寒凝氣滯,心脈拘急,卒發心痛,痛引背膂。此類多因外感寒邪,或素體陽虛,心陽不振所致。
臨床表現
- 風邪乘心者,心痛多伴脅肋脹痛,牽引少腹及陰股,或見情緒波動誘發。
- 風冷客絡者,猝然心痛如絞,遇寒加劇,得溫稍緩,常伴背膂拘急、手足不溫。
治法方藥
-
風邪入肝證
- 治法:疏肝祛風,溫通心陽。
- 代表方:《醫學入門》主張以桂枝湯加附子,取桂枝湯調和營衛、附子溫陽散寒,兼解肝風上逆。若肝鬱明顯,可佐柴胡、香附疏肝理氣。
-
風冷客絡證
- 治法:溫散寒邪,通絡止痛。
- 代表方:《張氏醫通》載烏頭丸(烏頭、赤石脂、乾薑、附子等),以烏頭大辛大熱逐寒止痛,合乾薑、附子助陽破陰。亦可選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古籍補充
《聖濟總錄》提及「風冷心痛」可用高良薑湯(高良薑、當歸、桂心、厚朴),強調溫中行氣;《證治準繩》則載「風入心絡」者,以麝香、木香等芳香開竅,通絡定痛。
此證須辨明風邪與寒邪孰輕孰重,兼察氣血虛實,用藥當注重「風藥」與「溫藥」配伍,如羌活、防風散外風,吳茱萸、肉桂溫裏寒,以達邪去痛止之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