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泄」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泄,又稱風瀉。是指由於感受風邪,導致脾胃受損,出現泄瀉的病證。
《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中記載:「風泄,惡風自汗,或帶清血。由春傷風,夏感濕,故其瀉暴。宜胃風湯。」
《醫學入門》卷四論風瀉,為四季脾受風濕,亦名飧瀉。春用古蒼防湯、蒼芍湯,夏用二香散,秋用神術散,冬用不換金正氣散,微汗之。稍久者三白湯、曲芎丸。帶血虛者胃風湯。
風泄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惡風自汗、或帶清血等。
風泄的治療,以健脾和胃、祛風散寒為主。可用古蒼防湯、蒼芍湯、二香散、神術散、不換金正氣散、三白湯、曲芎丸等藥物治療。
風泄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天氣變化,避免受風寒。
- 飲食要清淡,不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不吃不潔食物。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風泄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