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弦赤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弦赤爛
病名
風弦赤爛,又稱「眼弦赤爛」,屬中醫眼科疾病之一,首見於《證治準繩·雜病》。其病位在眼瞼邊緣(即「目睥」),臨床表現為眼瞼皮膚紅赤、潰爛、垢膩堆積,甚則睫毛黏附成束,或倒睫刺睛。此病多因風熱濕邪侵襲,或脾虛血少,濕熱滯留瞼絡所致。
病因病機
- 風熱外襲:風性善行,易挾熱邪上攻目竅,鬱滯瞼緣,導致局部氣血不暢,化熱生濕,發為赤爛。
- 脾虛濕蘊:脾主運化,若脾虛氣弱,水濕不化,濕濁內停,循經上犯眼瞼,濕熱交蒸,腐蝕瞼膚而成潰爛。
- 血虛絡滯:肝血不足或久病耗血,瞼絡失養,腠理不密,易受外邪侵擾,濕熱久羈,纏綿難癒。
臨床表現
- 初起眼瞼邊緣微紅,癢痛交作,時輕時重。
- 日久則瞼弦赤爛濕潤,分泌物膠結睫毛,或見鱗屑附著。
- 嚴重者瞼緣潰瘍,睫毛脫落或倒生,甚則瞼緣變形。
治法與方藥
- 清熱除濕:適用於濕熱偏盛者,方選除濕湯(《眼科纂要》)加減,常用藥如黃連、黃芩、茯苓、陳皮、荊芥等,以清利濕熱、疏風止癢。
- 養血祛風:若血虛風燥,瞼緣乾裂脫屑,可配合四物湯加防風、白蒺藜,養血潤燥、熄風止癢。
- 外治法:以清熱解毒、收濕斂瘡為原則,可用黃連水或膽汁製劑外洗,或塗敷八寶眼藥。
相關鑑別
- 迎風赤爛:因風邪乘虛侵襲而發,遇風加重,治宜疏風為主。
- 眥帷赤爛:病位局限於眼眥(眼角),多與心火上炎相關,宜清心降火。
此病若遷延失治,可致瞼緣變形、睫毛亂生,甚至損及黑睛,故早期辨證施治尤為關鍵。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