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頭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頭旋,病證名。

1.由風邪入腦,或挾痰水逆上所致眩暈者。《聖濟總錄》卷十七:「風頭眩,肩背拘急,肢節疼痛,鼻塞耳鳴,面赤咽乾,心忪痰逆,眼目黑花,當風淚出。」治宜松香散,以荊芥、薄荷茶調下。若見頭旋,忽忽如醉,痰逆,不下飲食者,宜服甘菊花散等。若頭旋,手足厥逆,身體疼痛,心亂,反倒如癲,發歇無時者,宜服獨活散等方。

2.肝風病。《雜病源流犀燭.頭痛源流》:「風頭旋,肝風病也。肝風盛則頭自搖動。別無疾痛,不自覺知。」

風頭旋,又名風眩、風頭痛、風頭痛眩、風頭痛眩等。是指由於風邪入腦,或挾痰水逆上所致的眩暈。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目不清,眼前黑花,耳鳴,面赤,肢節疼痛,心煩,胸悶,痰多,舌苔白膩,脈弦滑。

風頭旋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風邪外襲:風邪侵襲人體,最易侵犯人體的頭部,導致頭部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出現頭暈目眩等症狀。

2.痰飲內阻:痰飲內阻,阻礙清陽之氣上達,導致頭目不清,眼前黑花,耳鳴,面赤,肢節疼痛,心煩,胸悶,痰多等症狀。

3.肝風內動:肝主風,肝風內動,可導致頭暈目眩,頭目不清,眼前黑花,耳鳴,面赤,肢節疼痛,心煩,胸悶,痰多等症狀。

風頭旋的治療,以祛風通絡、化痰止眩為主。常用方藥有:

1.松香散:松香、荊芥、薄荷各等分。上三味,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以荊芥、薄荷茶調下。

2.甘菊花散:甘菊花、白芷、薄荷各等分。上三味,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以荊芥、薄荷茶調下。

3.獨活散:獨活、防風、白芷、細辛、川芎、甘草各等分。上六味,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以荊芥、薄荷茶調下。

風頭旋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

2.保持情緒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3.飲食清淡,避免過食肥甘厚膩、生冷油膩之物。

4.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5.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風頭旋是中醫病名,是指由於風邪入腦,或挾痰水逆上所致的眩暈。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目不清,眼前黑花,耳鳴,面赤,肢節疼痛,心煩,胸悶,痰多,舌苔白膩,脈弦滑。風頭旋的治療,以祛風通絡、化痰止眩為主。常用方藥有:松香散、甘菊花散、獨活散等。風頭旋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保持情緒舒暢,避免情緒激動;飲食清淡,避免過食肥甘厚膩、生冷油膩之物;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