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濕痿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濕痿軟,病證名。因風濕滯留經絡所致痿軟之症。見《症因脈治》卷三。多因居處潮濕,觸冒風雨,邪留經絡所致。證見手足癱瘓,痿弱不能舉動,皮膚不仁,關節重痛等。治宜祛風濕,通經絡,用羌活勝濕湯等方。寒氣勝者,宜荊防平胃散;皮膚不仁,用蒼防五皮飲。

風濕痿軟,又稱為風濕痹,是由於風濕邪氣侵犯人體,阻滯經絡,導致肌肉萎縮、關節疼痛的一種疾病。該病多發於春季和秋季,以中老年人為多見。臨床表現為四肢麻木、疼痛,關節腫脹、屈伸不利,肌肉萎縮,皮膚不仁等。

風濕痿軟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風邪:風邪是風濕痿軟的主要病因。風邪侵襲人體,會導致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肌肉萎縮、關節疼痛等症狀。

2、濕邪:濕邪是風濕痿軟的另一個重要病因。濕邪侵襲人體,會導致水液代謝障礙,使關節腫脹、疼痛。

3、寒邪:寒邪是風濕痿軟的常見病因。寒邪侵襲人體,會導致經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肌肉萎縮、關節疼痛等症狀。

4、脾虛:脾虛是風濕痿軟的發病基礎。脾主肌肉,脾虛則肌肉失養,從而導致肌肉萎縮。

5、腎虛:腎虛是風濕痿軟的另一個發病基礎。腎主骨,腎虛則骨失所養,從而導致關節疼痛。

風濕痿軟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肌肉萎縮:肌肉萎縮是風濕痿軟最常見的症狀。肌肉萎縮多發生在四肢,以小腿和大腿最為常見。肌肉萎縮的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僅表現為肌肉鬆弛,重者則可導致肌肉完全萎縮。

2、關節疼痛:關節疼痛是風濕痿軟的另一個常見症狀。關節疼痛多發生在膝關節、踝關節和手指關節。關節疼痛的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僅表現為輕微疼痛,重者則可導致關節腫脹、疼痛難忍。

3、皮膚不仁:皮膚不仁是風濕痿軟的常見症狀。皮膚不仁多發生在四肢,以小腿和大腿最為常見。皮膚不仁的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僅表現為皮膚乾燥、粗糙,重者則可導致皮膚完全失去感覺。

風濕痿軟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中醫治療:中醫治療風濕痿軟,以祛風濕、通經絡、補益脾腎為主。常用方劑有羌活勝濕湯、蒼防五皮飲、荊防平胃散等。

2、西醫治療:西醫治療風濕痿軟,以消炎鎮痛、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為主。常用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

3、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風濕痿軟,主要適用於關節嚴重畸形、功能障礙者。常用手術方法有關節置換術、關節融合術等。

風濕痿軟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受涼、感冒。

2、注意飲食調理,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

3、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4、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

5、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