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濕頭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濕頭痛,中醫病證名。因風濕之邪所致頭痛。見《赤水玄珠.頭痛門》。證見頭痛如裹,肢体困重,胸悶腹脹,噁心納獃,口乾少飲,苔膩,脈濡浮緩。治宜祛風化濕,用玉壺丸、加減神術散、羌活勝濕湯等方。

風濕頭痛是一種常見的頭痛類型,多由風濕入侵人體,導致頭部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臨床表現為頭痛如裹,肢体困重,胸悶腹脹,噁心納獃,口乾少飲,苔膩,脈濡浮緩。治療上以祛風化濕為主,常用玉壺丸、加減神術散、羌活勝濕湯等方。

風濕頭痛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風濕邪氣侵襲頭部:風濕邪氣最易侵犯人體的肌肉、筋骨、關節,當風濕邪氣侵襲頭部時,會導致頭部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頭痛。

2、脾胃虛弱: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吸收和轉化,供給全身使用。如果脾胃虛弱,則會導致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轉化不足,從而引起頭痛。

3、肝鬱氣滯:肝主疏泄,如果肝氣鬱結,則會導致氣機不暢,從而引起頭痛。

4、痰濕阻滯:痰濕是人體內的一種病理產物,如果痰濕過多,會導致氣機不暢,從而引起頭痛。

風濕頭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頭痛如裹:頭痛的部位多位於頭部兩側,呈持續性鈍痛,有時可伴有脹痛、刺痛等。

2、肢体困重:患者常常感到四肢沉重,活動不便。

3、胸悶腹脹:患者常常感到胸悶、腹脹,食欲不振。

4、噁心納獃:患者常常感到噁心、食欲不振。

5、口乾少飲:患者常常感到口乾、少飲。

6、苔膩:患者的舌苔多呈白膩苔。

7、脈濡浮緩:患者的脈象多呈濡浮緩脈。

風濕頭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祛風化濕:風濕頭痛多由風濕邪氣侵襲頭部所致,因此治療上以祛風化濕為主。常用中藥有羌活、防風、白芷、蒼朮、黃柏、澤瀉、茯苓、白朮、甘草等。

2、健脾益氣:脾胃虛弱是風濕頭痛的常見病因之一,因此治療上還需健脾益氣。常用中藥有黃芪、党參、白术、茯苓、山藥、扁豆、蓮子等。

3、疏肝理氣:肝鬱氣滯也是風濕頭痛的常見病因之一,因此治療上還需疏肝理氣。常用中藥有柴胡、白芍、香附、鬱金、川芎、丹參等。

4、活血化瘀:痰濕阻滯是風濕頭痛的常見病因之一,因此治療上還需活血化瘀。常用中藥有桃仁、紅花、丹參、川芎、赤芍、牛膝等。

風濕頭痛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適當運動。

4、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5、平時可以多喝一些玉米須茶、桑葉茶、菊花茶等,以起到祛風濕、活血化瘀的作用。

6、如果出現頭痛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