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濕腹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濕腹脹,中醫病名。感受風濕,脾胃失調所致的腹脹。《症因脈治》卷三:「風濕腹脹之症,發熱身重,不能轉側,一身盡痛,心腹脹滿,外連頭面,此風濕腹脹之症也。」治宜祛風化濕,胸前飽滿重者,防風平胃散主之;身熱惡風重者,羌獨敗毒散、荊芥湯主之;下身重滯腫者,五苓散主之;內外皆熱重者,防風木通湯主之。

風濕腹脹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身重、不能轉側,一身盡痛,心腹脹滿,外連頭面。治療上應以祛風化濕為主,根據具體症狀,可選用防風平胃散、羌獨敗毒散、荊芥湯、五苓散、防風木通湯等藥物進行治療。

風濕腹脹的發病原因主要與感受風濕、脾胃失調有關。風濕為外邪,其性善行而數變,易侵犯人體,引起發熱、身重、不能轉側等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若脾胃失調,則會導致水濕停聚,形成腹脹。

風濕腹脹的治療應以祛風化濕、健脾和胃為主。祛風化濕可用防風、羌活、白芷等藥物;健脾和胃可用白朮、茯苓、山藥等藥物。根據具體症狀,可選用以下方劑進行治療:

1.防風平胃散:主要由防風、白朮、茯苓、陳皮、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祛風化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適用於風濕腹脹、胸前飽滿重者。 2.羌獨敗毒散:主要由羌活、獨活、防風、白芷、黃芩、黃連、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祛風散寒、解表除濕的功效,適用於風濕腹脹、身熱惡風重者。 3.荊芥湯:主要由荊芥、防風、白芷、生薑、大棗等藥物組成,具有祛風散寒、解表除濕的功效,適用於風濕腹脹、下身重滯腫者。 4.五苓散:主要由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等藥物組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適用於風濕腹脹、內外皆熱重者。 5.防風木通湯:主要由防風、木通、茯苓、澤瀉、白朮、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祛風化濕、利水通淋的功效,適用於風濕腹脹、小便不利者。

風濕腹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飲食清淡,不吃生冷油膩食物。 4.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抽菸,不喝酒。 5.一旦出現風濕腹脹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