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熱乳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熱乳蛾

風熱乳蛾為中醫病名,屬「乳蛾」之一類,因外感風熱邪毒,搏結於咽喉所致。其病機多因肺胃素有積熱,復感風熱之邪,內外合邪,上攻咽喉,導致喉核(即扁桃體)紅腫疼痛,甚則化膿成腐。

臨床表現
患者常見咽喉紅腫疼痛,吞咽時加劇,喉核腫大,表面或有黃白色膿點,伴發熱、惡風、頭痛、咳嗽、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等風熱表證。若熱毒熾盛,可見高熱、口渴、口臭、便秘等裏熱之象。

病因病機

  1. 外感風熱:風熱邪毒從口鼻而入,侵襲肺衛,上壅咽喉。
  2. 肺胃熱盛:素體陽盛或飲食辛辣,肺胃蘊熱,復感外邪,火熱上炎,燔灼喉核。
  3. 氣血壅滯:熱毒蘊結咽喉,導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化腐成膿。

治療原則
疏風清熱、解毒消腫為主,佐以利咽止痛。臨床常用方劑如下:

  1. 清咽利膈湯(《外科正宗》):適用於風熱乳蛾初起,表裏俱熱者。方中荊芥、防風疏風解表,黃芩、梔子清熱解毒,連翹、薄荷利咽消腫,配合大黃通腑泄熱,使邪有出路。
  2. 廣筆鼠粘湯(《瘍醫大全》):長於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適用於喉核紅腫明顯者。方中鼠粘子(牛蒡子)、玄參、貝母清熱化痰,桔梗、甘草宣肺利咽。

加減運用

  • 若咳嗽痰黃,加桑白皮、杏仁宣肺化痰。
  • 熱毒熾盛,喉核腐膿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增強解毒之力。
  • 便秘者,可酌加芒硝、枳實通腑瀉熱。

相關名詞

  • 乳蛾:泛指喉核腫大之病症,因形似蠶蛾而得名,分「風熱乳蛾」與「虛火乳蛾」等。
  • 喉痺:泛指咽喉腫痛閉塞之症,與乳蛾病位相近,但病因病機有別。

風熱乳蛾之辨證,首重區分表裏與熱毒輕重,治療時需結合患者體質與兼證,靈活化裁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