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熱喉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熱喉丹
病名
風熱喉丹為喉科常見病症,多因內蘊痰火,復感風邪,致風火痰濁壅滯肺系,或勞思過度、情志不遂,引動內熱上攻咽喉所致。其病機關鍵在於風熱搏結,痰火壅塞,氣血瘀滯,發為喉間紅腫疼痛。
病因病機
- 外感風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易襲陽位。風邪外襲,與內熱相合,化火生痰,上攻咽喉。
- 痰火內伏:平素飲食辛辣、嗜酒厚味,或情志鬱結,致痰熱內生,蘊結於肺胃,遇外邪引動則發病。
- 勞思傷脾:思慮過度,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鬱久化熱,上灼咽喉。
臨床表現
- 局部症狀:喉內鮮紅腫脹,疼痛劇烈,甚則閉塞不通,吞咽困難,或見喉核潰膿。
- 全身症狀:或伴發熱、頭痛、口乾欲飲、痰黃黏稠、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方藥
-
內治
- 粘子解毒湯:清熱解毒、疏風散邪,適用於風熱壅盛之初起階段。
- 黃連溫膽湯:清化痰熱、和胃降逆,適用於痰火內擾、胸悶煩嘔者。
- 犀角地黃湯:涼血解毒、清營泄熱,適用於熱入血分、喉腫焮紅甚者。
- 加減原則:若熱毒熾盛,可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痰多者加浙貝母、瓜蔞仁;腫甚者加牡丹皮、赤芍。
-
外治
- 刀針排膿:若膿成未潰,可於腫處刺破,引邪外泄。
- 冰硼散外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喉間紅腫熱痛者。
古籍論述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載:「風熱喉丹縈思起,邪風入肺致痰生,喉內鮮紅多腫閉……」指出其病因與情志、外邪相關,並強調清熱解毒、化痰開閉為治療大法。
辨證要點
本病需與「陰虛喉痹」、「風寒喉喑」等鑑別:
- 風熱喉丹:發病急,喉紅腫痛劇,伴實熱證。
- 陰虛喉痹:病程緩,喉乾痛隱隱,舌紅少苔,脈細數。
- 風寒喉喑:喉癢聲嘶,惡寒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其他療法
- 針灸:取少商、商陽點刺出血,或針合谷、尺澤、天突等穴,以瀉肺胃之熱。
- 食療:可輔以綠豆湯、雪梨羹等清潤之品,助緩解熱毒。
風熱喉丹之治療,當以清泄風熱、化痰散結為主,並根據病勢深淺及兼證靈活化裁,以達邪去正安之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