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表裡雙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表裡雙解
表裡雙解為中醫治療學重要術語,指運用兼具解表與治裡功效的方劑,同時治療表證與里證並存的病症。此治法適用於外感表證未解,而裡證又急迫之情況。若僅解表,則裡邪不除;若獨治裡,則表邪難散,故需表裡同治,使邪氣分消。
表裡同病的辨證類型
表裡同病之證候複雜,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 表實裡虛:外有風寒束表(惡寒無汗),內兼氣血不足(神疲乏力)。
- 表虛裡實:表衛不固(自汗惡風),內有實熱或痰積(腹脹便秘)。
- 表寒裡熱:外感寒邪(頭痛身痛),內蘊熱邪(煩渴尿赤)。
- 表熱裡寒:外有風熱(發熱咽痛),內藏陽虛(腹冷便溏)。
- 表裡俱虛/俱實/俱寒/俱熱:表裡病性一致,如太陽少陰兩感(表裡俱寒),或三陽合病(表裡俱熱)。
常用表裡雙解法與代表方劑
-
解表攻裡
- 適用證:表邪未解兼裡實(如外感風寒伴陽明腑實)。
- 方劑:防風通聖散(疏風解表、瀉熱通便)。
-
解表清裡
- 適用證:表證未除,裡熱已熾(如協熱下利)。
- 方劑:葛根黃芩黃連湯(解肌清熱、止痢)。
-
解表溫裡
- 適用證:外寒內寒(如寒濕痹痛兼脾胃虛冷)。
- 方劑:五積散(散寒化濕、溫中行氣)。
-
扶正解表
- 適用證:正氣虛弱復感外邪(如氣虛感冒)。
- 方劑:
- 敗毒散(益氣發散,治氣虛外感風寒濕)。
- 再造散(助陽解表,治陽虛傷寒)。
- 加減葳蕤湯(滋陰解表,治陰虛風熱)。
理論依據
表裡雙解法的核心在於「標本兼顧」,符合《內經》「間者並行」的治則。其配伍特點為:
- 解表藥(如麻黃、葛根)與 治裡藥(如大黃、黃芩)同用,根據寒熱虛實調整比例。
- 注重「開泄腠理」與「疏通裡滯」的協同作用,如防風通聖散以汗、下、清三法並施,使邪從多途外達。
此治法體現中醫「整體觀」與「辨證論治」思想,臨床須嚴格辨明表裡病性與主次,方能精準用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