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熱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熱喉
病名
風熱喉,屬中醫喉科病症之一,多因風熱外邪侵襲,邪熱壅滯於肺係(肺與咽喉相關之經絡系統)所致。此症常見於外感風熱初期,或素體陽盛者感受風邪後,熱邪上攻咽喉而發病。
病因病機
風熱喉的成因,主要為外感風熱之邪。風性輕揚,熱性炎上,兩邪相合,易侵襲人體上部,尤以咽喉為肺係門戶,故邪熱易壅塞於此。肺主宣發肅降,若肺氣失宣,熱邪不得外解,則鬱結咽喉,導致局部氣血壅滯,發為紅腫疼痛。
臨床表現
《喉科指掌》卷三記載:「此癥感風熱而起,滿口發細紅點,根常淡白,舌下兩邊三四塊,六脈洪緊。」具體症狀包括:
- 咽喉部症狀:咽喉紅腫疼痛,或見細密紅點散佈,根部色淡白;舌下兩側可能出現數處腫塊。
- 全身症狀:或伴發熱、微惡風、頭痛、咳嗽等風熱表證。
- 脈象:六脈洪緊,顯示邪熱壅盛,正邪交爭之象。
治法
治療以疏風清熱、利咽解毒為主,旨在透解外邪、清泄肺熱。
-
方藥:
- 基礎方選六味湯(《喉科指掌》方,多由荊芥、防風、薄荷、桔梗、甘草、殭蠶等組成),隨證加減。
- 若熱毒偏盛,可加金銀花、連翹、黃芩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 若咽喉腫痛明顯,加牛蒡子、玄參、板藍根以利咽消腫。
-
外治法:
- 可配合吹喉散(如冰硼散)局部外用,以清熱消腫止痛。
與其他喉症的鑑別
風熱喉需與下列喉症區分:
- 風寒喉痹:咽喉腫痛但色偏淡,伴惡寒重、發熱輕,脈浮緊,治宜辛溫解表。
- 肺胃熱盛喉癰:咽喉劇痛、局部化膿,伴高熱、便秘,脈洪數,治宜瀉火解毒。
預後與轉歸
風熱喉屬外感實證,若及時疏解,多能迅速緩解;若失治或過用寒涼,可能損傷肺脾陽氣,或邪熱內傳,轉為裡熱證。
(註:本文所述治法與方藥,需基於具體辨證,臨床應用時應遵循中醫診療原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