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氣之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氣之病,乃中醫病證之名,專指因外感風邪所致之諸般病候。《素問·三部九候論》有云:「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此語既明其病機輕淺,亦示其與時令變化密切相關。
風為六淫之首,其性善行數變,故風邪致病特點顯著。風氣之病可分為外風與內風兩類,然傳統所言多指外感風邪。風邪侵襲人體,或獨犯肌表,或兼夾他邪,如風寒、風熱、風濕等,皆屬此範疇。
其臨床表現多端,常見者如:
- 風邪襲表:見惡風、發熱、汗出、頭痛、鼻塞、脈浮緩等,此即《傷寒論》所稱太陽中風證
- 風客肌腠:可見皮膚瘙癢、風團疹塊,遊走不定
- 風竄經絡:表現為肢體麻木、口眼喎斜,甚則偏癱
- 風兼濕邪:多見關節遊走疼痛,屈伸不利
病機方面,風邪多從皮毛而入,首犯太陽經。風性輕揚,易傷人體上部與肌表;其性開泄,故常致腠理疏鬆而汗出。若風與寒合,則毛竅閉塞而無汗;與熱合,則咽喉腫痛而口渴。
診治要點當辨其兼夾:
- 風寒者辛溫解表,如桂枝湯
- 風熱者辛涼透表,如銀翹散
- 風濕者祛風除濕,如羌活勝濕湯
- 血虛生風者養血熄風,如四物湯加減
此病與時令關係密切,春季多發,蓋因春主風木,人體陽氣升發,腠理疏鬆,易為風邪所乘。然四時皆可發病,尤以氣候驟變之時為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