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氣內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氣內動

風氣內動,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指因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筋脈失養,出現眩暈、抽搐、昏僕及口眼斜、兩目上視等神經系統症狀。因其似風象的急驟、動搖和多變,故名。《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風氣內動是由於外感風邪,或內生風邪,或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或飲食不節,脾胃失調,或勞倦過度,腎精虧損,或跌仆外傷,經絡受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筋脈失養,出現眩暈、抽搐、昏僕及口眼斜、兩目上視等神經系統症狀。

風氣內動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 眩暈:頭暈目眩,眼前發黑,或伴有噁心、嘔吐。
  • 抽搐:四肢抽動,或口眼斜,兩目上視。
  • 昏僕: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 其他:如肢體麻木、疼痛,皮膚瘙癢,口苦咽干,心煩失眠,小便不利等。

風氣內動的治療,以疏風解表、平肝熄風、養血安神為主。可選用柴胡疏肝散、天麻鉤藤飲、羚羊角鉤藤湯等。

風氣內動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