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偏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風偏枯,病證名。因於風濕所致偏枯證。見《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聖濟總錄》卷九論其病因為「氣血不足,腠理開疏,風濕客於分肉之間,久而不差,真氣去,邪氣獨留,乃為偏枯之疾。」證見半身不遂,肌肉枯瘦而痛,言語不變,神智不亂。治用天南星丸等方。

風偏枯,又名偏枯,是指因風濕邪氣侵襲人體,導致半身不遂的一種病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半身肌肉萎縮、枯瘦無力,疼痛難忍,言語不變,神志清楚。

風偏枯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 風邪外襲:風邪侵襲人體,阻遏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肌肉失養而萎縮。
  2. 氣血不足:氣血不足,腠理開疏,風濕邪氣乘虛而入,侵襲經絡,導致肌肉萎縮。
  3. 痰濕阻滯:痰濕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肌肉失養而萎縮。

風偏枯的治療,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為主。常用方藥有天南星丸、獨活寄生湯、桂枝加附子湯等。

風偏枯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
  2.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3. 飲食清淡,不吃生冷油膩食物。
  4.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風偏枯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癱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