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風秘
風秘為中醫病證名,屬便秘之一種,主要因風邪搏擊肺臟,繼而影響大腸傳導功能,致使津液耗損、腸道乾燥而成。其臨床特徵為大便乾結堅硬,排出困難,甚或數日一行,多見於年老體虛者,或素有風病(如中風、眩暈等)之人。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裏,風邪侵襲肺臟,肺氣失宣,津液不得正常布散,大腸傳導功能受阻,加之風性燥烈,易耗傷津液,導致腸道失潤,形成燥結。此外,年老體弱者氣血不足,或久病風疾患者肝風內動,均可能加重腸道津虧,使排便更加困難。
臨床表現
- 大便特徵:乾硬如栗,排便費力,甚則肛裂出血。
- 伴隨症狀:或見頭暈目眩、口乾舌燥,部分患者因風邪上擾而兼有輕微惡風、肢體麻木等風病徵象。
- 舌脈特徵:舌質偏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或浮數,反映風燥內蘊之象。
治療方藥
風秘治法以祛風潤腸為主,兼顧虛實調理:
- 實證:風燥偏盛,腸道津傷,宜疏風潤燥通便。
- 方劑:小續命湯(去附子,倍用芍藥)加竹瀝,以祛風活血、潤燥通絡。
- 成藥:脾約麻仁丸(《傷寒論》方),含火麻仁、杏仁等,潤腸泄熱。
- 虛證:氣血不足兼風燥,宜益氣養血、潤腸祛風。
- 方劑:養正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調補氣血,佐以通便。
- 加減:若陰虛明顯,可合用增液湯(玄參、麥冬、生地)滋陰增液。
相關概念
風秘屬「五秘」之一(風秘、氣秘、濕秘、寒秘、熱秘),與其他便秘鑑別關鍵在於:
- 氣秘:多因情志不暢,腹脹明顯,排便後不暢感減輕。
- 熱秘:大便臭穢,身熱口苦,舌紅苔黃。
- 風秘:必具風邪為患之象,如眩暈或病史,且燥結較甚。
古籍如《證治要訣》強調,風秘治療需分虛實,實者以通泄風燥為先,虛者則需扶正潤下,不可一味攻伐。此證亦與現代醫學「老年性便秘」或「神經性便秘」部分表現相類,然中醫辨證尤重風邪與津液關係,體現整體調理特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