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風輪」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風輪是中醫眼科學名詞,指眼球的黑睛[1]。《秘傳眼科龍木論》中記載:「肝屬木,曰風輪。在眼為烏睛。」烏睛主要指角膜。風輪的病變多與肝膽有關。

風輪位於眼球的最外層,與白睛[2]相接。風輪的病變主要表現為黑睛發紅、腫脹、疼痛,嚴重者可導致角膜潰瘍[3]、穿孔,甚至失明。風輪的病變與肝膽的關係密切,肝主藏血,主疏泄,風輪的病變多與肝血[4]不足、肝氣鬱結有關。肝血不足可導致黑睛乾澀、發紅、疼痛;肝氣鬱[5]結可導致黑睛充血、腫脹、疼痛。

風輪的病變可通過中醫藥治療,常用藥物有:

風輪的病變也可以通過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

風輪的病變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角膜潰瘍、穿孔,甚至失明。因此,如果出現黑睛發紅、腫脹、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

參考資訊


  1. 黑睛_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眼科学、眼的解剖与生理_医学百科

  2. 白睛 - 医学百科

  3. 潰瘍 - A+醫學百科

  4. 肝血不足 病因 - 百度百科

  5. 氣鬱 - A+醫學百科

  6. 疏肝解郁汤 - 百度百科